不知什么时候,“处长政治”的说法流传甚广,坊间听闻过,高层也震怒过。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前些时间李克强总理怒批:“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2 V% x" @0 q( ^/ x" {9 B7 t- q
其实在他之前的两任总理,都对此多有指摘,尤其是朱镕基:“有些部门,处长在那里做主,地方的省长、市长来看他,他对人家连眼皮都不抬一下,这样做不好。国家计委就存在这种现象,地方有很强烈的反映。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地方的同志跑到她跟前去汇报,不但不让人家坐,而且连眼皮都不抬。变成‘处长专政’,那还得了?” 3 ?2 i; m0 |+ m: f0 M! \4 y0 l
近几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当年在机关当过处长的并不多,跟着记者看看,其中几位常委当年是怎样当处长的。 8 E# }3 c/ f3 b
朱镕基
; n, Y0 u; @4 s* V/ r8 _ 因“放炮”丢官也因“放炮”获重用
! f; B6 x' m# w% W( j- _4 W; a6 q2 ~ 朱镕基怒斥“处长专政”时,恐怕想不通,自己当处长时那么好的作风,怎么过了几十年、换了几茬人,就不像那么回事了呢。 - o& ]: l) h& Q# s# q# i; U' X* f
朱镕基曾经是个老处长了。他1952年就是副处长,而到1978年才升任处长,时年已50岁。这么多年里,还一度“丢”了副处长职务。 9 ~. y$ @6 g& q2 ~+ t9 H
1954年,朱镕基到国家计委工业综合局负责综合处工作,之后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张玺的秘书,而后兼任国家计委机械工业计划局综合处负责人。 0 c8 _5 T/ s3 Y* E6 y
1957年赶上“大鸣大放”、反右派,他在局里讲了3分钟,但出言不慎,第二年即被划为右派,被撤销副处长职务、行政降两级、开除党籍。
0 S# O& C6 i% k3 }6 _% \* u1 \ 1978年4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朱镕基被任命为研究室负责人,相当于处级干部。次年,他转到国家经委工作任燃动局处长。据一位在老经委工作的同事讲述,这位新任处长依然不改变直言本色。一次,经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经委几位负责人讲完,会议主持人号召干部踊跃发言。一般来说这样的会议,都是司局级干部发言,处级干部多一言不发,而坐在后排的新任处长朱镕基硬是早早地抢先站起来“放了一炮”。回忆的人形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e5 h4 R* J3 W/ S; f( y6 J
有回忆者说,朱镕基的发言分析中肯,见解独到,言之有理,在会场引起一阵骚动,并立即引起经委高层领导等人的关注。 6 ]0 e, O. C2 T% j Z8 S2 i0 G
不久,朱镕基即被任命为国家经委综合局副局长,随后又被任命为技术改造局局长。 " p- Y+ y% L, z( p; z1 _1 M) R
当处长的经历影响了此后朱镕基的从政生涯。有媒体评述,朱镕基长期居于处级干部,做事直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亲自解决危机也是常事。在清理三角债时,他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国务院生产办主任、经贸办主任;推动分税制改革时,他亲自上阵,带着财政部长一个一个去和省长省委书记谈判;在经济过热时,他兼任央行行长,亲自整顿信贷;赴美入世谈判,他坐阵最后一天的谈判现场。 5 u) E r( Q" K+ }
这样的老处长,遇到“处长专政”,能不痛批么?
9 M8 W; J- U/ c9 c7 v. _ 胡锦涛 k4 z6 y+ v# ]( ~) M, _
受省委第一书记赏识的处长 6 Z2 S8 Y5 ]3 E
当朱镕基还是个“右派”时,1975年,已经在甘肃呆了9年的胡锦涛被提拔为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1976年春节刚过,胡锦涛随甘肃省组织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兰州郊区的永登县调查研究,食住都在农民家中。 / D7 a. f1 e) |. d3 i. w" [. s" j
当时的胡锦涛任工作队办公室副主任,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路线教育的材料。当时的工作队办公室主任武天才回忆起胡锦涛的工作精神连声赞叹。他介绍,当时胡锦涛每天要到农村去调查,写报告,还要起草文件,甚至连油印的工作都要自己动手。每份材料都要油印五六百份,而且每天要不停的写,有时一天要完成数份不同类型的材料,每晚都要到12∶00以后才能睡觉。 1 D( v; L$ C$ `) d. T9 g
有一次胡锦涛生病,中医开了十多剂中药,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无条件熬药,他就利用回兰州出差的机会,在家中将中药煎好,装在大瓶子里,带回永登将药分成十多份,一边工作一边服药。 3 f+ R3 H! l9 F7 v* C* s* @
1979年,出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已两年的宋平到甘肃省建委主持座谈会,时任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的胡锦涛出面汇报。“胡锦涛条理简要、数据清楚的发言与众不同。当宋平问起一些方向性问题时,胡锦涛的观点与建议更让宋平激赏。”知情人士回忆说。 8 y* m# u' v: E- ^0 y7 m
有媒体报道说,胡锦涛业务素质过硬,为人稳重谦虚,处事低调,群众基础好。在举才荐才的过程中,受到了身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的肯定和鼓励。省建委副主任这个副厅级职位成为胡锦涛政治生涯快行线的开始。多年后,这位当年受赏识的处长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 n/ a2 b; K5 [' n3 R
温家宝 + [" |: v8 \1 l9 P% a. H `
从副处长到副部级仅用数年时间 : H7 M" D5 v# n1 D4 P
温家宝与胡锦涛几乎同时期在甘肃工作。温家宝在这段时间走遍了祁连山脉。据兰州大学原校长李发伸说,从黑河的上游到下游,温家宝从头到尾都走过,如今他都能清楚地记得祁连山脉各个山口的名字。
# r/ m+ C6 L8 q) k; s! B; A 温家宝后来回忆说,祁连山主峰在5000米以上,他从事祁连山腹地的填图工作就在祁连山主峰。每天早晨吃过饭以后,他带一个馒头上山,饿了就地捡一点干柴,把它烤一烤吃了,捡不到柴就把它带回来。下山还要背着一包石头,累了不敢坐下,就在山边上靠一靠。回到住地,经常天已经黑了。
# t# K+ Y& Q- n, n1 h u6 d 1978年,温家宝任地质力学队的党委常委和副队长。当年甘肃省地矿局局长马万里来队视察,温家宝汇报时三言两语把队上的情况和发展方向讲得清清楚楚。马局长一听“这是个人才呀!” 8 j r( M/ A& z3 b% A) T. M* _& \$ k
年轻、又有研究生学历的温家宝成了当时最合适的后备干部人选。经过组织考察,1979年9月他被调入甘肃省地质局担任地矿处副处长。
8 H( r9 g* A; k. j: T 甘肃省地矿局退休工程师陈光清是当年和温家宝接触较多的一个人。他回忆,时任地矿处副处长的温家宝生活相当朴素,吃、住、行力求简单。当时二人的家离火车站有一公里路,每次出差都走着去。按国家的规定,温家宝可以享受住宾馆单人房的待遇,但他每次去基层考察,尽量住在基层单位招待所,经常婉言谢绝基层单位安排的宾馆。“有一回推辞了很多次”,陈光清说。 4 C! ^& g& `% p8 [
有一次地质部的一位司长到甘肃考察,温家宝和陈光清作为陪同。事后,那位司长对陈光清说,温家宝很善于思考,领会能力很强,“我说了什么,他并不重复我的话,归纳的意思却完全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