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端用语
3 [* s! Q# E; `% K- p(一)主动办文 5 @0 ?. P. r8 E$ N( Q$ J1 S
关于;据;根据;据报(据了解、据核实);查;兹有(兹因、兹为、兹悉、兹定于);为了;按照;遵照;由于;随着;目前;最近;奉;近奉;接;前接;现接;现将;近来;近年来;经××(单位)批准(下面接叙××问题)。& f" \' b* E$ I+ Q
(二)引用来文 : A8 W6 O2 h$ K* Z/ F
1.上行文:×月×日×字×号关于××的指示(或命令、通知、通报)收悉(或敬悉);国家××局×月×日给我局×字×号关于××的通报抄件悉。
- m4 a( C1 ?6 D( Z# H0 n: f2.下行文:×年×月×日×字×号(关于××问题的)请示悉;据××旅游局×月×日关于××问题的报告(或请示)。: T3 `3 j* b- i( j/ B7 y, g
3.平行文:×月×日×字×号函(或通知)悉。7 y `$ M3 x' s0 K- H
) L- O( h* }( N
# T- {. F, v3 R+ v二、结尾用语' c/ `8 x$ f+ r' r
(一)上行文 : m c K% F. o4 y9 x' ^
特此报告(特再报告);以上各点,请审查;以上情况,特报,请审核备案;现随文报送××(文件名称),请予审核;特先报告,详情容后续报;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予指示;以上意见,报供参考;请予审批;请予审理;请尽早核示;请即电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办理;上述意见,是否可行(或有当),请核示(或批示);妥否,请批示;请批复;本案究如何处理,请速作指示;可否如此办理,请予审批;以上部署,报请鉴核。* c. ^" \' d3 {
5 c1 m/ P! g- H
) L% E) ]% Y% e7 P" N$ Z: x(二)下行文
' K6 W# n6 T* d特此通知,希即遵照办理;特此批复;以上意见,请即研究执行(或按照执行、参照执行、遵照执行、依照执行、认真执行、严格执行);特此公告(通告、布告);周知;此布;本通报应向旅游系统所有人员进行传达,组织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时报我们;同意你社意见,本件存案备查;以上通知(指示)希即认真研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在×月底前向本局(社)作一报告;请将你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具体部署情况尽快一并报局(社);本通知下达后,以往有关文件与此件有抵触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 ]# O3 M) v" C3 x$ O4 D
/ B- `$ a4 I) T
( L* t* i6 U: ?- k(三)平行文
; x `9 a! C+ e7 T. i6 W特此函达;特先函商(特先联系);特再函询;请即函复,并希见复;你社是否同意,请即函告;我社实有困难,未能照办,请见谅;此复;特此函复;特此函复,请查明办理;请予研究函复;你社意见如何,请即考虑见复为盼;特将有关情况函告,供改进工作时参考;特此函请你宾馆加以办理;以上意见仅供参考;随函附送(有关资料)一份,请查收。
0 ~/ o( |& J9 C, T) Y- i! v& n, h2 X; C( T4 X7 m; I [4 B f3 z
9 i, g1 f+ Z# o5 L+ h2 L
三、其他用语
7 K' @+ d$ k, f7 j/ h* D+ U当经,前经,现经,均经,并经;本局,你社,贵公司,贵宾馆;承蒙惠允(承蒙指示、承蒙协助),不胜感激(不胜荣幸、不胜企盼),惠允(惠赠、惠示、惠寄),鼎力支持(大力协助);请,拟请,提请;希,即希,务望(务恳、务请),希予(希将、希能),至希、尚希(尚祈、尚盼),希望,勿误,如蒙,即予;总之,综上各节,综上所述;鉴于上述情,据此,为此,专此;迅即,迅予,从速(火速),在即,当即;责成,查明,知照,下达;会同,上报,报批,拟订;商定,商讨,商洽;比照,引叙来文,重申;擅自,得,不得,酌情处理;颁,颁布,颁行,发布;准予,为荷(盼要);左列(右列、下列、上列),如此,于后,上项,各项,各类,多起,数事,数纸。
* ~1 o; w0 p, M/ f$ I! c: F/ b5 N
- s) o A" H6 D% M, d$ V! X$ x公文常用语分类整理:
% a& V1 G) P" u" Y8 u$ F: {开端用语
' n6 T& y/ _" C7 M公文中用在正文的全篇或段落开头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背景等的词语。如“据、根据、依据、查、奉、兹、按照、遵照、依照、为了、关于、由于、鉴于、随、随着”等。
4 k D; B" D; X- C期请用语
% H, {' q& O, _公文中表示作者某种期望和请求的词语。多用于上行文、有时也用于平行文和下行文。常用的期请用语有“请、敬请、恳请、提请、报请、拟请、希、望、希望、切望、热望、盼、切盼”等。
6 E ~6 S9 }6 B' w% U综合用语
4 T" D) d5 Q( Z9 Y公文中用以连接具体情况叙述和总概性叙述的词语。综合用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常用的综合用语有“为此、据此、值此、至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总之”等。
' S: d% f, F6 E' i0 L% R* R; C称谓用语 , G$ P* Q" U$ H. q l8 v, N
公文中表示对机关、单位、集体、个人不同人称称呼的词语。一般性称谓用语用于上对下、下对上、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本(厅)、我(厅)、该(厅)、你(厅)”等。表示尊重的称谓用语多用于下对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贵(厅)、××长”等。党内一般称“××同志”。3 N/ @5 s+ R0 R
承启用语 ; T2 ], L1 Q% U
公文中用来承接上文并引起下文的词语。常用于通知、决定、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等文种。一般结构特点:前面以一介词结构承接上文,后面用一个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引起下文,如“根据……特作如下决定”、“为了……提出如下意见”等。承启用语的上文一般较为简短,下文是文中内容的主体部分,并多用条款形式表达。/ l3 k/ Z% g) X" H9 X/ M; D# r F2 y
批转用语
; _& E4 @8 D. V1 ~( O公文中表明对下级来文批示意见或向下批转、转发公文的词语。常用的有“批示、审批、阅批、核阅、阅示、批转、转发、颁发、印发、发布、公布、下发、下达”等。) ^. s i: p/ a, q' P6 m8 K* H" j* B G" p& n
表态用语
- I( _' A! f* V- Z1 s( p/ I5 D0 G% \公文中表示作者意见、态度的词语。按表态用语的轻重程度可分为明确表达用语、模糊表态用语。明确表态用语有“应、应该、同意、不同意、批准、照此办理、遵照执行、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等。模糊表态用语有“原则同意、原则批准、似应、拟同意、参照执行、供参考、可借鉴、酌情处理”等。
5 `$ L* T1 H' Y4 B2 F征询用语 - `) W' m9 ?( ?! y& j+ K1 k
公文中表示征请、询问对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词语。主要用于上行文的结尾和平行文的结尾。常见的征询用语有“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有不当、如无不当、如有不妥、如果不行、如果可行、意见如何”等。
( a) A# C; e6 d4 a9 E* d引叙用语
* D! L/ k2 |8 V- y/ e公文中表示引述来文的词语。主要用于批复、复函、指示、决定等文种。常用的引叙用语有“收、接、悉、前收、前接、现收、现接、近收、近接、惊悉、欣悉、收悉、闻、近闻、惊闻、欣闻、喜闻”等。) ]+ F# k9 I! i
结尾用语
, T% U9 d z: C. N z* |公文中表示全文结束的词语。不同的文种对结尾用语有不同的要求。如请示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上述意见如果可行,请批准”等;报告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通告的结尾用语可用“特此通告”,“此告”等。
8 `, a o0 X d$ W, ^9 `7 @6 S/ y- D
r8 L, [; p7 o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 0 H; w0 Z2 F {
1. 兹因: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其解释是现在因为。
. {3 t2 I: j# |- R2. 承蒙: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具体解释为“多亏受到”。3 q& N2 i; w; P* n- H( s- _
3. 届期:就是到时候的意思。" `$ c5 h# i5 q7 s
4. 谢忱:表示“感谢的心意”。如:谨致谢忱;聊表谢忱等。; p0 O! {3 d* g1 V( f
5. 谨悉:引叙用语,多用于复文引据,表示知道的意思。
1 z1 }/ [! |2 } x. ]# n: Q6. 以资:把...用来作为...。如:以资鼓励。
d, T$ k9 _# c; @$ t" p5 {7 Z7. 鉴于:过渡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用语,表示因为,考虑到。
( X q4 x! g& w' v. q4 ~# N8. 顷接:也是用语复文引据,如:倾接慰问电,至感温馨;倾接校友会通报,感非言馨。字面解释为:不久以前。0 Q& t; ?: \/ T3 P2 c2 j; r; U! C
9. 业经:经办用语,表明进程,经过....(帮助)。
1 U U4 V0 M+ @! B$ ?! }10. 责成: 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 q; H8 ?3 b5 g* r$ c7 m; @
11. 拟请: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拟:计划,请:请求。
# ?/ V1 L. `: g8 T, F12. 如蒙: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 C3 ^( {' A+ U; R b9 w
13. 此复:用于复文结尾,表示特此作为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