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 8 `8 E$ Y7 O$ _ ^$ g
1 z; Q* U( k, G& U9 `4 f——关于机关文字工作的一点感悟 2 }( R: k& T% z3 P |; Q
3 H5 N9 C' t/ }) \. z6 B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简称《经验教训》)是朱德总司令1939年针对晋察冀地区抗战工作的一篇总结,该文在我军抗战史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 Y: t6 N/ a) V+ p1 I0 O
0 L* I' D- o& O) X《经验教训》是08年进入机关后,我学习的第一篇范文。回顾七年的文字工作,有成功,也有挫折。工作中,材料比较满意时,自己会莫名的高兴;因材料问题,被训斥时,自己会烦恼,会有挫败感。回想起这些,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 |' a7 f2 G6 G5 N+ r4 C; k$ c/ U5 @9 M. d9 y
这次老秘网交流,我重读了《经验教训》一文,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感悟:
5 [2 z% N H' V M2 D4 F9 }8 O4 b! R+ \" X* x
1.机关材料应经得起实际检验。机关材料大多是针对实际问题来写的,因此评判材料好坏的根本标准应看是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材料自然会实,思想观点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 m! B2 z- V, c8 ?% ?
Q6 {' } q. ]6 M9 i进一步说,更严苛的评判标准应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就像《经验教训》提出的"团结一致"、"动员民众"等问题和措施,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指明了日后抗战的工作方向,真正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平时写作材料很难达到这一层次要求,但这并不影响我以此为目标去努力。 & j$ x8 U- h2 Z" T. u
) [& T- I9 ~; f' r; B* g
2.文字应该经得起读者检验。文章是给人看的,机关材料也是如此。如果文章表达不准确,逻辑条理杂乱,语法不合规范,别人看不懂,再好的思想、观点和内容都是白费。《经验教训》由于时间太长,文中的遣词造句已经不太合乎现代公文的一些规范和习惯,但是读后仍让人能清楚的了解作者当时的意图、思路,文字质朴、贴近口语至关重要。因此,机关材料的文字就应该易懂、易读,让读者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 J5 z0 @& B6 {8 ~
* Q" e. Y" _; n! i- | V# V; s0 e- W) q; v
1 N2 a+ i7 k3 M- I6 T4 v" O此外,文中正反对比的写作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网上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 Q- J6 ]3 b2 \5 O/ j4 N$ B9 t. `4 w
% }$ [6 V+ y/ g7 |; w9 x M1 J0 ~
# h+ n) u' I; l+ J6 R% t$ ^9 T. x
0 b, _: [0 T7 e0 _* n
% w: }5 ]$ F& q! \7 l( U原文
* S4 m# d0 y( ] m+ [6 x$ c: b( P% q4 D5 Q1 x& h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 9 s6 I, Z! [! Z
4 N% e& Y$ \; a/ o6 I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朱德) * m1 C( f* A$ Q: m- E
/ ]6 {4 G0 W( k4 A' r八路军抗战两年以来,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 m Y: P/ C. H5 a. g2 @. z( ]/ z8 q3 J" h7 C
第一,凡是在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的地方,我们就能胜利;凡是在发生磨擦的地方,我们就要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冀察晋边区之能连续粉碎敌寇数度疯狂的围攻,晋冀豫边区之能成为华北抗战最坚强的铁的堡垒,晋西北根据地之能继续巩固与发展,这是靠了什么呢?就是靠着党政军民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些抗日根据地中,各党各派过去和现在都能互助互让,大多成立了比较民主的抗日政权,部分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帮助民众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给予人民以各种抗战的便利。政府爱护人民,人民尊敬政府,政府帮助军队,军队也保卫了政府,军政民之间打成了一片,军队之间化除珍域,党派之间推诚相见。这一切保障了我们的铁的团结,使我们得到了胜利。 ( S% p( h# n# Z* c4 D7 i
L/ O9 z+ |8 E
在新阶段中,华北将转入更苦战的环境。只有党政军民的团结一致,才能够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到底。 6 z+ x+ l; F. x) O+ {
# L" [0 t6 M+ e8 M% e
相反地,如果不积极去巩固与扩大抗战的力量,反而作日寇的应声虫,提出“溶共”“限共”的口号;如果歧视抗日政府,忽视他们过去和现在的伟大作用,而加以撤除;如果不去积极动员民众,反而去限制抗日的自由;如果纵容一些军队不守群众纪律,甚至在友军将士前线喋血之际进攻其侧背;这些就无异于放下自己最锐利的武器,用自己的刀砍去自己的手,怎能令全国人士不怀疑这些人是急于私利、忘却公义的分子呢?华北的某些地方,就是因为发生了这种问题而遭受了不必要的挫折。 : B: ?( z% l3 J: e$ z0 i8 e# }! z
" M0 F+ Z# `" Z$ O& t这就是说,只有全民的更加进步和更加团结,才能坚持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一切落后的现象必须克服,一切不团结的现象必须铲除,一切错误思想必须纠正,一切磨擦现象必须消灭。
/ j0 i$ F( |, e9 V8 B* \
9 `* y& p# p0 t- `6 u o' A/ K第二,凡是在民众运动有成绩的地方,游击战争就能展开,抗战就能胜利地坚持;凡是在民运落后或受挫折的地方,抗战一定要遭受不必要的困难。想要动员民众,必须适当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民主的政治。冀察晋的民众在粉碎敌寇进攻之中,发挥了最伟大的作用,使军队能不断地取得胜利。冀南的民运因为受到了限制,人民没有抗日的自由,所以在敌寇进攻时,我们不免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 R* {' t y2 E3 q3 O$ t
! s' j) W' e' F- Z+ c这就是说,只有把全国一切生动力量动员起来,只有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才能在基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熬过相持阶段,转入反攻。所有的民众必须动员起来,所有的智力和体力必须用到抗战中去。 # e. ^! c' k, L4 n$ v
. |2 N+ {1 `: h% ^* t2 N3 Y第三,凡是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战役和战斗,我们大致就能胜利;凡是单纯防御或盲目进攻,就会遭受失败。事实完全证明,只有争取主动就利避害的机动战才能致敌人于死命。在抗日根据地的机动战的原则,就是小股进退,分支袭扰,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昼伏夜动,声东击西,有意暴露,及时隐蔽,利害变换,毫不犹豫,拿定火色,转入外线。在全国范围的机动战的原则,应当是在敌寇外线包围中寻求机动,在不利情况之下毫不恋战,由单纯防御转到攻势防御,由被动转到主动,由散漫的队伍转到正规化和机械化的队伍。而这种机动战的运用,必须有民众的有力的配合才能发挥它的伟大的作用。
7 s, ~8 R/ F) K+ V; e5 D7 Y
# R# c) v3 Z( {2 c# B这就是说,只有加强我军的指挥艺术,大大提高军队的素质,才能战胜敌人。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依靠政治的进步,而且要依靠军事的进步。军事的进步,又需要政治的进步作为保障。我们一定要加强政治的进步,来保证战略战术的提高,一定要争取全国战略的主动,一定要大大地加强全国车队的机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