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毛泽东写于1964年春的《贺新郎.读史》。毛泽东一生勤奋读书,尤其爱好读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据原在毛泽东身边做医护工作并帮他保存诗稿的吴旭君回忆:“在那一段时间里,毛主席办公之余,全是看《史记》和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 《贺新郎.读史》就是词人有感而发的一首深沉阔大,气势恢弘的杰作。6 G8 G f1 E' C8 {! w
人猿相揖别。 5 m' n4 c+ a6 ^8 }- l2 b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 ~/ C) B7 n3 R5 b! z/ f" c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6 L: V8 S! C; u$ R3 N
不过几千寒热。
) Y7 J. q& |. b% Z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 i7 O' O2 {3 Z# O0 N
流遍了,郊原血。
6 h2 [8 ^! _) C; ~
" f+ u$ k1 v* m M一篇读罢头飞雪, 1 E& ?0 ~3 m# _1 D1 l. {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 y- e/ p- @7 f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8 ^0 q. r+ e, K6 q6 r6 n+ k' ^
有多少风流人物?
# p+ }6 {* p' f! L2 G9 j a/ O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 h- R. H+ w: T* e% N' n( U歌未竟,东方白。
0 r" \) j( V% _+ m4 O! U% X) B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用短短115个字,追溯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评说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概括了几千年来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抒发了革命的理想,运用词的艺术形式,凝练地表达了他的历史观。 6 _+ U4 B( F' U( a$ ~& K
第一、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最终使“人猿相揖别”,人类脱离了动物界,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原始社会,人们只会把“几个石头磨过”,用简单的石器作为劳动工具,谋求生存,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幼年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以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学会了制造青铜器、铁器,“铜铁炉中翻火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从那时到如今,“不过几千寒热”,人类在经历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之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创造着自己日益辉煌的文明。这样一幅历史的长卷,竟在几行文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高超的诗词艺术修养,精深的历史唯物主义洞察力,是难以想象的。
2 d6 B: m4 _7 @# y2 q* r3 N: S s第二、人类和平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毛泽东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然而,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几千年的历史,却是“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流遍了,郊原血”的悲残景象。毛泽东绝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战争,他明确地把战争区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认为只有用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去战胜非正义的、反革命的战争,人类的和平才有可能实现。我国在共产党、毛泽东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这样一部通过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内和平的历史。 " ?4 ~4 g3 L: L+ Y( o* y
第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毛泽东从那一篇“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的史书中读出的是,由于不断的奴隶、农民起义,打击了统治者对劳动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前进的历史。据此,词人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赠毛泽东诗句)他豪迈地写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 n) m: J. p1 [ h% K学习《贺新郎.读史》,也有一点婉惜之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毛泽东于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毛泽东还认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三大革命实践活动。而创作于1964年春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却过分突出和强调了阶级斗争,这和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是有联系的。两年之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国家十年动乱。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也值得我们永远记取。作者:贾 陆 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