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气象?
0 N; x3 l, n# r 气象是一种形象、一种态势,体现在看待问题的眼界、面对问题的胸襟、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源于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源于后天的积累和涵养。* u V) w- k- y: z+ D N
而大气象,则是升腾于表面之上的超脱精神、豁达气度和宽容心胸。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善于从大局看问题,善于多角度审视矛盾。党的这些要求,正需要领导干部涵养出大气象。
3 F* l$ U& z' b" v5 R- y$ D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气象却令人担忧:有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一心想着用三招两式就能一炮打响;有的阳奉阴违,言行不一,经常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汲汲于一己私利;有的意志消退、精神萎靡、情趣低俗,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 _& e# P4 x0 [# \: K6 _ D
对工作而言,领导干部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涵养出大气象,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胸襟、卓越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才能领导好科学发展。对群众而言,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表。领导干部如果气象不正,不仅难有作为,而且损害党的形象,产生不良效果,影响社会风气。
6 Y# M& r: t* a; B3 i& t! j 更何况,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经济社会深刻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统筹内与外两个大局,如何把握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如何摆正个人与岗位两个身份、两种利益,都需要领导干部有超越一事一策的眼光、超拔一人一己的气度、超脱一时一地的精神,才能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成就一番大事业。
. \5 s4 d. R3 d' {& R- t 涵养大气象,并非易事。观、想、行、学,四字可从。0 f/ u2 q2 w1 v4 Y
观,是“仰望星空”。星空,比喻信仰的高峰、理想的高度。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领导干部大气象的根本所在。焦裕禄、任长霞、杨善洲……先进典型就像星空中的璀璨群星,只有始终以他们为榜样,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才能不囿于眼前纷争和一己私利,看到本质、守住根本。7 I5 t- p% s; j' K& X8 \
想,是“心怀民生”。对于领导干部,每一项决策之后,都可能预示着灿烂未来、宏伟蓝图;每一个数字之后,都可能有着万家忧乐、民生冷暖。只有时时系念于此,才能更周全地调研、更大胆地决策、更谨慎地执行;也只有时时心怀民生,才有看全局、抓整体的眼界,才有重实干、讲实效的作风。
7 T# K" E" |* L' a, H4 i 行,是“脚踏实地”。大气象并不是虚无的“高蹈”,而要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责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大气象才能化为切实的行动,助推事业的发展,赢得群众的信赖。. s! P9 m) ?6 r( |, ^" C! Q
学,是“志存高远”。邓小平同志曾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在不学无术、浑浑噩噩中沦为只会左右应酬、只会阿谀钻营的庸官俗吏。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需要,以知识充实自己,以思想陶冶自己,追求就会远大,气象就会高迈。# e' Q/ @8 W" u. w7 v- k7 K
涵养大气象,不是一时一事的暴风骤雨,而是时时事事的细水长流。把涵养的功夫,化为工作的底色、思考的底蕴,大气象必然会随之而生、因之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