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衡量考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首先就是看考生能否快速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所谓整体感知,就是指考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通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整体感知的内容包括文化背景、写作意图、主题思想、标题含义、结构特点、线索、感情基调乃至作者的个性特长、语言风格等。它是深人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的前提。所谓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文章的结构,包括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行文线索、写作顺序等,它为阅读理解的深化创造条件。
+ H; P6 D1 {. r' B& \! J2 o' X 一、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x s" h) V0 r3 k
文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局部的分析都须服从于整体,从属于整体。在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要始终树立整体意识,从宏观上把握全文。人所共知,科学地阅读文章,要避循“整体阅读―局部阅读―整体阅读”的规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是通读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不必为文中的个别问题而刨根问底、纠缠不放。比如,阅读记叙文,只需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文,只需知道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大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阅读议论文,只需知道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认真、深人地分析文章的细节,含英咀华,对文章的主旨、感情基调、写作手法、结构特征等方面有更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从而对全文作出准确的总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用如下方法。
/ y. o7 i" e% U9 ? 1.根据写作背景,弄清写作意图。作者写文章总是“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所以,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和当时背景的关系,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9 m) n' b1 _% ` s0 u3 @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情动而辞发”,而语言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所描绘画面的特征,都能显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喜怒哀乐、积极消极、压抑伤痛、萧条冷漠等。
) U4 M3 k) i% [! G0 |: o 3.弄清结构层次,归纳文章主旨。可以按照不同的文体结构、布局特点,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明确层次,概括出文章大意,提炼和归纳文章主旨。1 A! i% l7 P# q! v
4.结合标题,揣摩中心。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标题往往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或限定论说范围。抓住文章标题分析、揣摩中心思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如老秘网议论文《谈骨气》,就是论述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有骨气,说明文《苏州园林》,就是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
; y% w* f; W& e' G$ ~0 c- y 二、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 F" Y/ a( Z( h, B( M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根据文章的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来把握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以写事为主的,可根据时间、地点、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可根据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来理清文章思路。议论文可根据三段论式结构人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层次是准确理解思路和文章的重要手段,分析层次的方法有如下几种。3 x+ {0 D2 s: r1 ~6 l8 y: Q
(一)合并同类项
3 M0 k" |8 l# V" R “同类项”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总体。此概念也可借用到语言材料的分析上。所谓层次分析,就是对句或段的分类合并,把几个基本意思一致的句或段合并在一起。要做到正确分类合并,其前提就是要概括好各个句或段。分类合并,有时是一次的,有时还需要多次进行。, y- T( Y& K* H/ z
(二)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2 q( J, \- W" w& U% m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相似,可以借助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划分出段落内部的层次。分析时,要抓关键句和关键词。(1)关键句: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起始句、反复出现的语句。(2)关键词:段内起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像“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表分类、递进的“还”;表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强调的“尤其”“特别”等。此方法适合语段内部的分析。另外,也应注意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有区分层次的作用;表达方式的转换处往往是层次的切换处。% k I# h+ l4 h# B/ R; m
(三)依据体裁特点划分层次: [7 e5 `/ D$ l a$ i
1.记叙文。①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划分。②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划分。这要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再划分出段落层次。③按地点、空间的转换来划分。④按叙述内容的角度变换来划分。⑤按作者思想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来划分。⑥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⑦按文章结构特点来划分。
7 |8 p1 o, o) m#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