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政信息的主题要求
. K$ ^1 d9 X( g/ v* `6 g
7 S/ y4 V7 @- e' K { 信息的主题是一则信息文稿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或反映问题的时候着力表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可供信息需求者利用的往往就是这个主题,或是围绕主题的那些事实。抓住了信息的主题也就是掌握了整条信息的内容。因此,信息的材料组织,结构安排,语言斟酌都要围绕信息的主题来进行,都需要主题引导它们的方向,这样才能做到有所针对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 r7 L+ V2 f0 f& q. r D7 e+ t+ Q: O7 d 1.分析研究、提炼主题
- c4 _& G4 \' M/ p1 {; f J1 [ 提炼主题就是在所占有的材料中,经过深化提高,精炼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基本思想。在写作时应注意,提炼主题要集中、正确、鲜明、深刻。, d. R5 I& {0 E: g
(1)集中。即集中笔墨说明中心问题。在所占有材料中,有的与主题有紧密联系,有的则没有。这就要求写作人合理安排前者摒弃后者,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高度凝聚。而不能贪大求全,无论有用没用一味堆砌材料,使得材料庞杂,主题分散。
( J% ^& l5 `: `+ r (2)正确。这是指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在党政信息的写作中,体现客观真实性特别重要,忽略了这一点,不但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还会使决策出现失误,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写作党政信息文稿时,一要杜绝歪曲事实错误引导。如,“忧信息正报”这种做法。二要防止以偏概全,未经深入调查研究就轻易下结论,以致造成无效甚至错误信息。
5 M& r9 {9 [4 D; F3 L& E# Z) r: [; g (3)鲜明。即主题清晰,表述透彻,不能含糊其词,晦涩朦胧。一则信息一般只说明一个主题,这就需要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材料,那些无关于主题或似是而非的,都应在写作时摒弃。除了选择材料时要注意这点以外,在着笔时也要紧扣主题,不要既想拣西瓜,又想拣芝麻,乱发议论,最终导致主题散乱,含混不清,好象说了很多问题,但哪个问题都没说清楚。
* a; L& F6 h, U6 n: `* S (4)深刻。即主题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或比较有预见地体现事物发展趋向,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零碎的表面现象,或轻描淡写,就事论事。主题深刻有助于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内涵的把握,有利于领导决策的深度。, G- P! {1 r6 D
党政信息写作的主题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建立在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的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一写作过程,其实就是提炼主题的过程。
1 K6 v! j- B5 r 2.选好角度,突出主题
1 T, o" z' I9 S5 n7 M, w+ | 信息文稿的主题既不是信息中提出的问题,也不是信息所罗列的主要材料,它是写作者对信息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所得的中心观点和评价,是通过材料表达出来的主要主张和看法,是写作的鲜明目的性的集中体现。因此,它有极强的人为主观性,不同的写作者对同样的材料会选取不同的角度,而同样的信息经过不同的采写角度的体现会反映出迥异的问题。这就要求信息写作者认真领会、琢磨材料,突出信息内容的特点,从中深化出与党政机关领导决策最有帮助、与民生大计关系最密切的主题来。
3 [7 H) n# P2 u (1)着眼要高
" j# o8 `& I1 R# p( q* w 信息工作的任务是服务于领导决策,信息写作者在捕捉信息时,就必须有换位意识,即站在相应层次领导者的高度来审视、考虑问题。着眼角度提高了信息价值也会相应提高。同时,分清哪些问题、哪些信息是哪一级领导最关心或最需要了解的,以使有所对应地分别编发。如果不分内外,无论上、下“一视同仁”,就会使信息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5 _- a$ T0 h! a) u) e
(2)选题要深
. a, j x) R" {% K& F4 ?' z 在日常信息收集中,如果信息网络运行机制健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在这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能否选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或通过各领域、各层次的表面、直观的信息,经过提炼深化,写出其本质特征来,这就是选题的准确性、深刻性的问题了。选题准确、深刻,信息价值就会大大增长;反之,信息写作者将信息怎么送来的就怎么编发出去,信息工作部门就永远是个收发室,永远不会成为领导的重要参谋与助手。5 ^5 E; ~: Q' \
(3)取材要精9 J _ g2 V+ S
写好一则信息不光选题要准、要深,取材也要新、要精。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要围绕主题选取素材。原则上,一条信息就报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说清、讲透也就是写作成功了。如果在写作时总觉得意犹未尽,讲问题总要多多益善,那就难免意多文乱,有蛇足之嫌了。不过,取材的这个“精”字是指角度而言,而不是指简化模式,使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个格式,一种风格。在这一点上,就要体现“新”字,取材角度新,才能给人以启迪。& o; T) u* a R( ?
3.抓住特点,把握主题
2 V( d2 U# d# ~. R& W (1)信息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 t/ _' p: r. ] 信息主题是在对大量的信息事实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总是先有客观的事实,然后才会有观念性的信息主题。同时,任何材料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是客观的。某些材料的意义可能很丰富。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认识它,对同一信息,可以确定提炼不同的主题。但是这种提炼不可凭空造物,空中楼阁,它必须以信息事实为基础,不可能超出具体事件所包含的范围。这就是信息主题的客观性。2 T6 S9 |2 i+ x# O. z) a% B2 ^
与此并行存在的是,信息主题的产生和形成,自始至终受到写作者自身思想水平和认识方法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写作毕竟是体现主观性的行为。一般来讲,信息主题虽然源于现实,产生于写作者手中的全部材料,但它的最终成论,还与写作者自身的修养、水平相平衡的。因此,把握主题还需要注意提高信息写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一个趋于完美的主题是充分的客观信息资料与作者高度的思想水平相结合的产物。
5 M2 w' Z0 B& j (2)信息主题源于事实、高于事实- y' x! O: R' h/ Q
上面对信息主题源自事实基础作了论证,但是,信息写作不能只是事实的翻版,它必须比信息事实本身更深刻。确定和提炼主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工作。, C' z* h, X: ]$ d
信息资料通常是表面的、片面的、零散的,其中也缺乏有机联系,经过信息工作者的缜密思考,由表及里,化零为整,逐步挖掘其内在关联,才能进而形成信息主题。于是,信息主题就自然深化了事实,统率了全篇。 7 J! C+ Y3 C. K2 v, H
(3)信息主题要同时体现丰富和集中7 X- l& {) A+ {7 V# | f
信息主题的丰富性由客观事物本身的丰富性所决定;而信息主题的集中性则是由写作者的主观行为所体现。也就是说,丰富性是从整体上对信息主题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要求,这一点从信息的广泛性上也可以得到反证。集中性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信息写作而言,一方面,一则信息的主题是对所有掌握材料的集中、概括。另一方面,信息主题必须单一、明确,即前面说的,一则信息只反映一个问题。集中笔墨铺陈主题,才能引起信息需求者的高度重视。
1 P2 M! o1 ^; a: a ; _/ j8 K2 K: e( ?' I- Z( r( E7 O
(二)党政信息写作的内容要求: ^; @. Z8 J( e* A) ]* @
; r# r' _/ Q# m. s# K- f 正文是党政信息的主体,是陈述信息内容的部分,是决定信息质量的关键部分。信息的实用性,绝大部分是靠它的内容来实现。因此,把握内容写好正文,也就成了党政信息文稿写作的重点之重点了。
3 T f; O& e' N3 C. r/ x 1.对党政信息文稿写作内容的整体把握
6 e8 N4 Z8 Q! D i6 q6 u2 I (1)求真 S, `( z% ?7 E9 d; g3 O
真实是党政信息的生命,它对信息价值有“一票否决权”。党政信息失真,不仅违背了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会给决策带来失误。因此,只有在“真”字上下大功夫,才能真正使信息工作成为领导决策的得力助手。根据这一点,就要求党政信息工作者注重信息调研,使信息真正从实践中来,反映客观实际问题。 " V8 D' K* V6 x) [
做好党政信息求真的工作,一要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听到的东西不是不能作为信息,而是一定要在听说后认真核实事实之后再上报。二要忌随意杜撰、粉饰事实。在信息文稿写作中,对待成绩和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能搞什么负信息正报。
# ^: w! M; i3 A (2)求实
. n( Y$ u3 Q3 s0 L: g5 q; J 撰写信息文稿做到“言之有物”才能真正使领导决策时有可参考的内容。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信息,都要反映出它的本来面目,体现信息本身所蕴藏的内涵。议论可以发表,但要做到以事论理,虚实结合,虚之有度,实之有限。这就要求写作信息时要防止空洞无物、华而不实,或空发议论,似是而非。反映问题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普遍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指导作用。
* K \0 A o8 K (3)求新
. J5 t* e4 j2 t @ 求新,是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启迪作用的需要。客观事实中的新事例、新经验、新情况、新变化和对这些问题的新认识,都应及早为党政信息部门获悉,使信息需求者——各级领导、机关——成为本条信息的第一读者,不能是领导早已通过新闻或其它渠道知悉的,我们还作为新问题报发,那么信息工作不免就成了“马后炮”。在选材上要对准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使领导得到的正是他急于知道或急待解决的。做到了这两点,才是抓住了最“新”信息。 - N) @! r, N+ ]$ p# }+ T% \
(4)求深
. |% b: H0 h6 s* k* Q* Y0 l' J 要挖掘对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具有见微知著的效力和超前预测作用的内容。对于信息工作者来说,光有工作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为领导决策做好辅助工作。为此,要在信息写作的内容上求深。一方面要向领导提供高效高层次的信息,即善于将零碎的、表面的、片面的初级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形成有一定深度的信息。不仅要反映领导关心的问题,而且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另一方面要有超前意识,做到超前预测,超前服务,要围绕决策的目标,即围绕写作时的信息主题,及时反映与之相关的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捕捉事物变化的先兆,尽可能预测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以利于领导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K! |( ]' e% p2 s
2.党政信息文稿写作内容的具体要求
, n. u( Z' B k. n$ F, z% f (1)事实清晰8 `4 H( a" A# v$ R# Y
在信息中对事实的陈述要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或拖泥带水。要杜绝那种不核对事实就轻易下笔和含糊其词的做法。! n2 E& z; ^ Z# X
(2)层次分明$ ]- t# g4 T0 a; u. B* x
这就是要按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安排材料。一则信息写作时有很多材料可用,这就要划清其层次,分析其关联,然后下笔。或有层递关系,就可以分层来写;或有时间先后,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让读者清楚地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有内在规律,就按其逻辑顺序运笔,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意义。' ?4 C# {& \" K* Q& d- O9 S
(3)观点明确
; o5 d" Q9 a: l# U 观点要鲜明、突出。信息的每一层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说明什么,让读者一看就明白。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每个观点都要通过材料来体现。特定的材料都是为某一特定观点服务的,要协调二者的关系,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观点中的概念要准确,这也是信息内容正确的保障。
7 s7 q6 \' Y# h0 Y (4)材料得当
2 U" ~) ?; o3 ^, R3 T 要选用恰当和适量的材料叙述事实、说明观点、摆出问题、提出建议。既不能把不相关甚至与观点相反的东西硬搬进去,也不能繁简不分,凡是沾边的材料都用上。所用材料应该有深度、有广度,应该是那种既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又反映事物群体普遍性的代表性材料。
s0 E0 o7 z, s3 c4 x# X( y" H- x (5)避免重复
1 N# X# e4 C: y2 ]* c 正文中不能前后重复。这包括遣词造句的重复,也包括材料重复,即使是确实对前后观点都有作用的材料,也应有所不同,将它们如何分别说明观点的区别体现出来。; r# D* W6 j0 m: g
(6)前后一致& Q! x! K5 h( W9 `$ z) h
前后重复固然不对,前后矛盾就更是写作之大忌,这不光是对文章观念要这般要求,对行文、词句也是如此。前后矛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一个概念用得前后不符,也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并不熟悉原义,无法弄清哪一个是正确的情况下,编发这则信息也就如同废纸,无法发挥其效力。因些,写作中保持内容前后一致,写好后仔细核查字句,包括校对中认真把关,对信息的写作都至关重要。1 W) K% r, z+ k; E4 ^/ K# `: U
7 t8 a! }$ i# F! @$ m; @! N* h- X
(三)党政信息的结构要求* R7 x3 b o5 Q0 @. c' g* J5 _
' m5 C. R! j4 i7 e% D; }+ b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它由其内容所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结构和内容应该是完整的统一。
) s9 J2 Q, c4 I9 m( B1 H 1.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
2 n) c/ @. @$ u& m8 y1 l (1)简短2 B& ]4 g$ L8 B$ l# E
信息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信息的篇幅尽量短小。这就要求写作信息文稿应注意选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省去可有可无的词句和与体现主题关系不大的段落,经过加工浓缩,把信息文稿的长度压到最短的限度。
4 u3 `2 x% D2 u+ v2 ]9 K ~( U" Q (2)严谨
% z Q$ w+ o- E( {5 R 信息文稿要做到观点和材料一致,上下文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流畅。简短虽然是信息写作的重要要求,但不是说为此就可以不顾结构的严谨。这二者都要由信息的具体内容来决定,在把信息所含内容讲述清楚的基础上,应该做到简而不漏,简而不乱。; e1 o: T }3 q$ n+ O, u! A! [
(3)分明
/ P t: B- _ o C6 V% f 信息的写作目的是把需求者所需信息传达到位。如果一则信息写得层次混乱,主次不清,对读者来说,从中得到所需的东西就不免会障碍重重了,甚至于会得出偏颇或错误的信息。这就要求信息写作者将层次分清,主次有序,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引导。 * x; g+ i b2 z. q' I
(4)灵活) ]6 x6 Z; h5 E8 ]
这是说信息的写作依据信息内容的多少,可以自由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既可以任选一种适合于表达的逻辑结构或形式结构,也可以不依定例,有一定跳跃甚至少头少尾。总之只要对表述信息内容有益处,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有效的信息事实放在第一显著的位置以便于需求者首先知道,就不失为完善的结构。" C- s1 T4 h5 ^
2.结构要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