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以电网企业为例,以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经验,就公文拟制、公文处理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错误及一些规范用法进行交流。
! r3 j! M- p6 x9 Y; ~" j, l. l3 S- {- H" q
一、格式方面的常见错误9 V% {" w+ m6 d4 m. S9 ]+ D
2 } f9 a' M; R# Q3 @
1.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当。一般而言,结构层次序数分“一”、“(一)”、“1”、“(1)”四个层次。只有两个层次时,可分别用“一、”“1.”标识。其中,数字序号后用小圆号“.”,而不能用顿号“、”,如为“1.”而不是“1、”;“(一)”和“(1)”括号外面不带标点符号。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 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
) Q2 ?' ~1 v3 v0 H8 t( p2 @ D
9 N& j% a0 M$ o: B4 M1 u* V5 V% J 2.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正文中的标题,如果单独一段,在末尾不用句号、冒号等标点符号。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1 k- o3 o: I: q9 ? u
! ~6 q. x1 B# G, n! W% x; Y2 ^" I 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汉字与符号运用不统一。如kV、KV、Kv和千伏,kVA和千伏安,MW和万千瓦,km和公里、千米等混用。一般而言,公文中数量单位应用汉字,且同一份公文或材料中应相对统一。
8 y* L5 W3 d2 K( ]9 r4 E* i* {: R2 }. Z( H" b7 Q! M: d
4. 人名、地名、日期、单位名称使用不规范。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99年、2010年不能略为99年、10年。单位名称一般先用全称,并注明规范简称,或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如西北电网公司一般不用“西北网公司”等。4 ~5 n; v5 p; v3 n t
" F% H( g& {: z1 V- K% u$ D* J
5.文件引用不规范。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可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中标注年份应采用六角括号〔 〕,而非中括号[ ]或【 】。
, r' U( w/ S9 C$ N2 n3 Q
' u; @, p3 c) U 6.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
- y3 `: K% ^$ n% {* @/ Z, n
% o1 i1 ^" q3 e0 k 7.公文如有联系人等附注,应在成文时间下空1行、居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加圆括号标识。一般而言,在上行文的“请示”等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6 L; u/ j" B3 N/ \5 H: q
2 M% b5 V. w. `; Z( E) ?4 H9 n 8.关于附件的格式问题。一般A4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页面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标题为二号小标宋体或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体(有时第一层标题可用黑体,第二层标题可用楷体,其他用仿宋),单倍行距或行间距31磅。附件的页码,应与正文标注相同(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实行电子公文后,由于在word、wps等文字编辑软件中按国家规定标注页码不太方便,因此对文本性附件,一般情况下也可采取在页脚居中直接插入(默认)页码的方式,格式为“3”(小五号字)。
6 x4 m* T! k# i) s: n$ I% Y7 ]5 V8 l& v- H1 N& }5 h+ R; q) @# O3 K
9.发文日期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和正文要求正好相反,发文日期要用汉字,但0不能写成“零”,也不能用“0”,而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6 Z2 I/ E% |+ Y6 i9 r) w- i
7 Z: l4 D) ~; T+ B. S 二、内容方面的常见错误
. S; Q' G. b4 n0 q7 _' e( e2 [7 G' G' ~, `
1.错别字较多。
' i+ K0 }: ?. k1 k( p; L. b3 S( ^2 n9 l1 K0 X, {( w
2.文种选择不当。9 d) ? G" H* b" x
" l& y! Z4 b# S. D) p; x$ P
3.标题成份残缺或多余。如《关于上报……的报告》标题中,“上报”为多余项。特别是对转发性通知标题,由于层层转发公文,很容易造成该类公文标题冗长繁琐,解决此问题办法有四:一是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二是直接转发原文件;三是在标题中只出现上一级机关转发通知的文号;四是只用本机关发文的标题,而将其他机关的标题概括为文件。
& b; {( V! i# n: E
% \" g: j R1 m e' T# S7 ~ 4.附件问题。一是不能适当应用附件。一般情况下,当正文内容较长、且相对完整时可作附件处理,如工作总结等。二是正文中的附件名称不完整、不规范。另外,引用附件时,一般情况下只引用文件标题,不带文号。2 b- d4 U0 |3 @; w0 H8 V' A( }
0 Y! O0 o" ~+ y; M 5.主题词标注不当。许多公文直接使用系统自动生成的主题词,不按规定格式进行修改。0 v* s# y; ?9 @! c$ M' D! n
7 J2 B7 e# l$ m* S0 R5 i
6.不按照隶属关系行文。如用部门文件行上行文、平行文,部门便函转发上级单位文件等。
/ B" }. }; ?1 }
- p# _% Y9 [$ z 7.“请示”和“报告”混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上级机关而言,“请示”偏重于办件,“报告”偏重于阅件。要求上级批复的事项,应采用“请示”文种,且遵循“一文一事”原则,不应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3 g- R, m' E, @
2 m5 M8 _% E V 三、一些常用字词的用法及辨析7 l6 z5 T6 h7 T7 @" Z3 q+ g9 H
1 Z2 w8 E9 x2 ]8 W 1.“截止”与“截至”的区别。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 l4 b: B9 ?6 Z+ N2 ^0 i3 v1 n- V/ z h* p
2.“记取”与“汲取”的区别。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 k) n$ o; m% E+ E$ Z) N. s
q" U" E) O- E) f( ~ 3.“急待”与“亟待”的区别。“急待”强调紧急待办,“亟待”强调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 J) ~9 h$ A3 W0 \/ _( e& a2 a1 e) I! P7 I
5 {" A( E5 ]1 k7 W* T& C- {4 q (3)“其中”之后列举分项内容时,“其中”之后不要用“:”。
) x& T! X3 ?3 b0 Q& A7 L/ C" V, N! F+ K: X, {+ R& }# `, A
例1 ,200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803.99万千瓦。其中:水电578.18万千瓦,火电1146.3万千瓦,风电79.51万千瓦。该例中,“:”应改为“,”。
4 ]) q# y1 w" l, t+ f
# s% T+ ` s" F9 d) D 例2 ,2009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7.95万千瓦(其中: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8万千瓦)。该例中,“:”应去掉。4 t6 ]; i/ q6 l
# q" f, E$ k% B 以上内容,不妥之处,谨请谅解、批评并指导斧正。作者:赵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