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 j; N' l- N3 Y' [; g" B q7 V三是跑官要官者常是“以共产党的钱,买共产党的官;用共产党的官,攒取共产党的钱”;必须加强廉政监察。近年来,在不少部门和单位财国收支明细中,我们往往看到和听到什么“关系费”、“招待费”、“礼品费”等等。且不访问 “关系费”、“礼品费”怎样,单谈这招待费,一年下则几万,上则几十万,都吃了?逢年过节,下面的部门和单位串线似的到上级党政机关、主管部门“联系”,名义上是为了今后的工作,争取支持,实则是不少干部用公家的钱,办个人的事,为自己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R: d: T& l' h 7 D$ D5 `; d! ~2 s' S9 R$ {四是跑官要官者为何屡禁不止,关键在于跑官者有官,要官者得官;必须严格干部选用制度。跑官要官者跑官有官,要官得官,当然会带动一大批随从者。“官”一跑就有,一要就给,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干部选用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关系、人情因素,存在原则性不强,民主性不高,少数人操纵一般干部的现象。只有严格干部选用制度,让跑官要官者屡屡碰壁,跑官要官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 3 T @/ j2 G1 E- L d# J- W- r# K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但凡有干部人事变动,必有一些相关人士闻风而动,八方打探,四面活动,所谓托人找门子,求人寻路子,上通天,下入海,十八武般艺尽使,三十六计全用,花样翻新,一出又一出,此之洋洋大观者,名为跑官现象也。+ T/ |) G% X: n. O; P8 S
尽管严禁跑官卖官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尽管上级领导声色俱厉的讲话一次又一次,可是,跑者照跑,雷打不动,乐此不疲,不断线也。何也?跑而管用。君不闻有俗谣:“只跑不送,考查备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乎?可见这种短线投资,是有很丰厚的回报的,虽不见得百发百中,但于此投机得利、得势的也不少吧。即然飞蛾投火,非但不能焚身,反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花蛾子,招摇过市,美得不得了,于是,前不仆,后更勇,自是有人照例行事,以此发达。于是,跑而成风,形成了小气候。正是跑风熏得跑者醉,直把仕途当跑场。跑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啦。 / L5 J+ ~& L" e1 l. Z3 T 当然,对跑者也不能以一概之,也可分为两类,存心钻营者,承上所好,大施其才,此类舍此别无他途,于是,其削尖脑袋,见缝就钻,不论东西不东西啦。无可奈何者,虽也是豪情万丈,如若不顺风就时,枯坐干守,也只能落得个空空的行囊,没奈何,也只得身不由己,踏足此途啦。% @4 _2 S$ H- U
凡事有因就是果,所谓雨有云踪,风有来穴,跑官者成风,风行下面,可是,风穴去在上边。跑官者的方向在上边,未见哪个跑官者深入田间地头去作法的。跑官者总是因跑而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于是,来而复往,有此一点光明照耀着,跑官者便有动力矣。' p0 r0 {* I* j3 w0 ?
可见,上禁虽严,如若只是对下不对上,所禁不过是一个空招牌,上令虽威,如若干人不干己,所令不过一个稻草人矣。6 _% |, E* L, ^6 m) N9 Y( [) C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设若上级领导把好关口,板起包公脸, 让跑官者不但得不到好处,尝不到甜头,反而得到坏处,尝尽苦头,所谓偷鸡不成再蚀把米,打不着狐狸再惹一身臊,投火者必自焚,走捷径者必碰南墙。但凡选贤任能,均公示于众,让群众说了算,那么,跑官者没了市场,跑官风就会不禁而止,不喝而息啦。 ( V ]6 r W4 r; m; b. I$ O$ b1 `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话说起来也是如此明白,可做起来却难而又难。咱想到了陶行之先生的话:知易行难。可见天下许多大事小事都通此理。于是咱有理由对一切教育咱的大道理说一句:做出来让咱瞧一瞧?2 E: T3 d4 y5 t3 ^